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环看今日的厦门海域,碧波潮涌,欣欣向荣。在贯彻厦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一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示范项目、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等陆续上马。厦门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态的主体功能所占比重达到80%左右,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药、游艇邮轮、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从2003年的94.6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318.5亿元,全市每平方公里海域创造的海洋经济增加值达8100万元,远超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海洋生态和谐美好
在海洋生态治理和维护方面,厦门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海域内实行全面退养,以沙滩、红树林及基岩等岸线为特色,以沙滩修复及湿地重构为重点,实施美丽海岸工程,曾厝垵、会展、天泉湾、同安湾西岸……旧貌换新颜,在生态效益上取得全面丰收。2013年,经过上下努力,完成全市海域清淤工作量2000万立方米,实际投资额达15亿元。海堤开口加快推进,完成集杏海堤开口330米的建设。马銮海堤开口240米的破堤建闸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马銮湾综合整治片区规划也在有力推进。
2012年4月,全省首个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公园在同安湾湾顶的下潭尾湾开工建设。未来,这里将诞生一个集科普、旅游、环保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好去处。几年来,已人工种植红树林800多亩,而最终目标是向2000亩迈进,从而达到大幅改善海岸生态景观的目的。
从五缘湾绵延至环岛路厦大白城,一个美轮美奂的国家级海洋生态公园正在悄然孕育。海堤开口、海域清淤、湾区综合整治以及对白海豚等海洋珍稀物种的保护等举措,为提升厦门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海洋,政府频频打出重拳。付出也得到了肯定—2013年,厦门荣获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海洋科技创新驱动
在厦门打造美丽海洋的版图中,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好比带动产业腾飞的“大脑核心”。2012年,厦门市挂牌成立了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启动了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中船重工725所海洋材料环境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厦门海洋功能生物分子筛选平台、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海洋营养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五缘湾游艇展销平台、游艇研发生产基地和经济海藻资源化利用与深加工重点实验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建设和核心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引领了现代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不仅如此,厦门还拥有厦门大学、国家海洋三所、集美大学等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10个省、市重点实验室。一批省、市级重点工程诸如海洋生物多糖产业化和海洋生物毒素“替曲朵辛”产业化项目等的建成,都离不开海洋科研成果的创新驱动。
海洋管理科学高效
无居民海岛,是厦门珍贵的岛屿资源,遵循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去年,厦门首批两个无居民海岛—鳄鱼屿、上屿的修复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工程的启动,拉开了该市无居民海岛大规模修复的序幕,除了修复岛礁,未来在有条件的岛屿上都将规划修建码头,为休闲渔船和游艇提供停泊场所,预计2020年无居民海岛的修复工作将全部完成。厦门对无居民海岛坚持推进“一岛一策”,今后计划每年修复1至2个岛屿,待今年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竣工后,人们环游厦门海域将不再受到阻隔。随着无居民海岛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有望作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串岛游”也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厦门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五个用海”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海域资源的集约、节约和科学利用进一步加强。去年完成的东坑湾游艇码头B项目海域使用权拍卖工作,将游艇、帆船泊位的海域使用权出让纳入全市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目录,开展用海招拍挂的市场化工作。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建设,探索抵押、出租、出资、转让运行机制,以提高海域使用效益,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因海而立,凭海而兴,厦门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厦门仍继续在美丽海洋强市这条大道上迈步前行。
来源:福建日报(责编:刘必泳、张子剑)